文:鴻菲
電影《鋼琴家》中,在華沙深夜的廢墟里,一個衣著襤褸的亡命之徒,在一名德國納粹軍官的陪伴下彈奏了一首蕭邦的敘事曲,這首曲子救了他的命。
這正是蕭邦創作於1831年的G小調第1號敍事曲。這首敍事曲也多次出現於其他電影,如《煤氣燈下》,《四月是你的謊言》等,很多著名鋼琴家如阿圖爾·魯賓斯坦、克里斯提安·齊瑪曼也錄製了自己的演奏。
夜曲是蕭邦自己創作的一種鋼琴獨奏體裁,充分體現了蕭邦的鋼琴詩人的浪漫氣質。聽蕭邦的夜曲,聽者不同的心境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或惆悵,或平和,或不安,或許有點小小的興奮。你可以忘記樂曲的開始,也不經意之間樂曲已悄然結束,又那麼讓人充滿期待,又那麼戀戀不捨。
最初蕭邦發表他的夜曲時,並不太被人接受。但是他的夜曲經得起時間的歷練,很多原本不欣賞其樂曲的人皆收回他們之前的言論。
有人說聽過一些蕭邦的夜曲、練習曲什麼的,覺得結構很凌亂,聽不出頭緒來。唉!就是這種凌亂的感覺,每次聆聽蕭邦的曲子都讓我洶湧澎湃、無法自拔、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蕭邦的音樂。
蕭邦的音樂和他本人一樣,極具貴族氣質,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音樂就像是隨意揮灑在畫佈線條,獨特的優雅,可以挖空你的心。
蕭邦的作品以鋼琴曲為主,作品注重詩意和細膩的情感,從來不會以炫技為最終目的,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頗為艱深。
本人還特別喜歡蕭邦的《英雄波蘭舞曲》(Polonaise “héroïque” in A-flat major, Op. 53 )作於1842年,鋼琴曲,是肖邦所作16首波蘭舞曲之一(也是蕭邦最著名和最重要的鋼琴作品之一。)。作品標題「英雄」為後來音樂學家和鋼琴家所加。
這是一首充滿戰鬥力量和英雄氣概,以「 英雄 」而著名的波蘭舞曲。尤其是魯賓斯坦演奏的,每次聽都欲罷不能。整部曲是由一段非常熱烈的序奏開始,然後奔騰的氣勢引出奔放的英雄主題,略帶滄桑而又充滿激情,熱切的情緒。
還有一首蕭邦的《冬風》 練習曲(Etude Op.25 No.11 winter wind)也是我很喜歡的,這首練習曲先以緩板開始,很緩慢中帶有平靜之感,但隨後突然出現的快板,猶如瀑布從高處跌落,水花翻滾,流暢無阻地由高音急轉而下,彷彿一陣陣凜冽的冬風呼嘯而過,揮灑著無法阻擋的氣勢。
因為《冬風》 練習曲有著完全不輸給管弦樂團的氣勢與結構,華麗燦爛的音形與曲風。因此也有人稱此曲為蕭邦練習曲中的「英雄交響曲」。
我用此曲做了一個視頻,致敬偉大的川普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