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閹割可以打五星

立春

文:蘿卜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非常多愁善感,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與身邊的朋友交集不多,基本上沒啥共同語言。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心醉於「脫離人間煙火,獻身高尚藝術」,托夢於「海天之外,詩和遠方」。

2007年,導演顧長衞拍過一部電影,講的就是這個群體,這部電影叫:

《立春》。

圖片

熟悉的朋友馬上會叫出來:我知道,這說的是小城文藝青年。

那麼這個小城文藝青年,到底咋小城了,咋文藝了呢?

小城其實是一個比較詞匯,是相對於北上廣深這種大城市而存在的。

在大城市裡,不僅有著高樓大廈,商場舞廳,還有著數不盡的機會。

那麼小城有甚麼?

中國社會學大家費孝通,有一本名著,叫《鄉土中國》,裡面提到,小城最看重的是「人情禮制」。

而小城的社會,也是一個人情十足,含情脈脈的熟人社會,結構穩固,等級森嚴。

圖片

換句話說,小城是一個穩定的系統,穩定便需要傳統與保守來維持,所有先鋒的東西,是要被拒絕抗拒的。

就算是文藝,也得是大家熟悉的,「聽得明白,看得懂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小時候聚會,父母讓你表演才藝,會讓你背李白杜甫的詩。

但如果你背的是布羅茨基,或者是辛波斯卡,則會全場尷尬。

在電影《立春》的開頭,小城的老師王彩玲,就用小城的廣播,為大家表演了一個「驚世駭俗」的才藝,演唱了舒伯特的歌劇,《暮春》。

圖片

歌聲美,格調高。

但關鍵是,大家不熟悉,不知道你唱的是個啥,自然對這個也就沒有甚麼興趣。

再加上,王彩玲雖然有副好嗓子,可長的相當磕磣。

三角眼,臃腫臉,暗淡的膚色中,襯著一嘴齙牙,是大家眼裡的怪人。

圖片

在小城裡,有藝術細胞的,除了王彩玲,還有黃四寶,一個屢次藝考不中的車間工人。

與王彩玲熱愛音樂不同,黃四寶的白月光是繪畫美術。

圖片

每天上班後,黃四寶便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潛心研究繪畫。

由於苦於沒有人體糢特做參考,黃四寶經常赤身裸體,在家對著鏡子練。

雖然黃四寶自我感覺是藝術家,可父母不這麼想,經常指責他不務正業,朝三暮四,不好好上班工作,整天到晚想有的沒的。

圖片

除了前面兩位,還有一個「文藝分子」是小城藝術團的胡老師,熱愛舞蹈,跳的一腳好芭蕾舞。

舞跳的雖然好,但每次一公共演出,只要胡老師一出場,周圍群眾立馬作鳥獸散狀。

大家看不慣提襠吊馬的芭蕾。

圖片

此外,胡老師個人形象沒有那麼「陽剛」,加上芭蕾舞展現的是陰柔美,這讓他在小城內也備受歧視,背後被人罵娘娘腔。

圖片

你會發現,在小鎮談論所謂「高雅」藝術,似乎是一種身份上的認知錯位。

因為「沒有人能懂你,沒有人能理解你」。

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同類,找不到能說話的人,自然就苦悶孤獨。

圖片

那麼王彩玲這樣的文藝青年,又是一個怎樣的群體?換句話說,他們到底是誰?

在這點上,王彩玲對自己是誰,有著自以為深刻的認識。

她知道自己長得醜,並對自己慕名的追求者,鋼鐵廠工人周瑜說:

老天賜給了我一個好嗓子,除了這,我就是個廢物。

圖片

可是她在外人面前,王彩玲又搞不大清楚自己是誰。

比如在家門口,鄰居告訴王彩玲,「有人找你」,而王彩玲則像沒聽到一樣,會自顧自話的說:

我要去北京了,中央歌劇院正式調我啦。

圖片

她遇上了同樣在小城掙紮的黃四寶並且很快的愛上了他,還答應黃四寶給她當人體糢特。

可黃四寶在愛情的問題上,顯然比王彩玲更了解她自己,黃四寶說:我只是把你當「哥們」。

圖片

感情受挫後,王彩玲似乎找不到自己了,她去買醉,在小鎮的酒廳裡,看著面容俊朗的服務生,脫口而出:我是中央歌劇院的首席女高音。

失去自我的王彩玲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她披上了親手縫制的禮服,從縣城郊區的塔上一躍而下……

就連自殺,王彩玲都要帶著自己的夢想。

圖片

同樣不知道自己是誰的,還有胡老師。

可不同的是,胡老師遠沒有王彩玲忠於理想,因為他太在意他人的目光。

圖片

在文藝團,看到自己跳芭蕾不受觀眾喜歡,胡老師就主動請纓,教工廠裡的女工跳集體舞。

大家說自己是娘娘腔是吧,胡老師便來求王彩玲,讓她和自己假結婚,從而證明自己是個正常的男人。

王彩玲當然拒絕了胡老師。

胡老師自己在自證的道路上,走進了死胡同。

走投無路的他,故意將一個學舞的女工,拖進了男廁所,撕破了她的上衣……

之後,胡老師放走了女工,任她去喊人報警,而自己則在練功房裡,跳起了自己心愛的芭蕾。

圖片

可胡老師是真的愛藝術。

被關進監牢後,王彩玲去看他,這個生活的囚徒,居然告訴她:

牢裡的布鞋和舞鞋差不多,還能立腳尖呢。

接著,他點起腳尖,跳起了芭蕾。

他把藝術擁抱進了血液裡,卻成為了最悲慘,最脫離現實的人。

圖片

然而,藝考生黃四寶,沒有讓自己走進死胡同。

屢考不中,黃四寶背上了極重的思想負擔,而王彩玲的出現,讓他找到了一個可以依賴的港灣。

認識王彩玲沒多久後,黃四寶就收到她送的一本《梵高傳》,以資鼓勵。

在苦於沒有繪畫糢特時,王彩玲也答應黃四寶的要求,在那個保守的小城裡,為他寬衣解帶。

圖片

可是黃四寶明白,這不是愛,王彩玲只是他的情緒出口,一個可以說話的工具,一個可以利用的女人。

所以,面對王彩玲的示愛,黃四寶狠狠地拒絕了。

但不久後,再一次的失敗,又讓他叩開了王彩玲的家門。

在酒精與痛苦的雙重作用下,兩個人發生了關系。

酒醒後,黃四寶立馬知道要去做個了斷,他在學校的操場上,當眾羞辱了王彩玲,接著轉身收拾行李,離開了小城……

圖片

除了這幾位,還有一個人,她特別清楚自己是誰,卻在眾人面前偽裝了自己。

她就是高貝貝,原本是小城水利局的打字員,但是一直有個藝術夢想,想要出人頭地,成為歌星。

可惜天不如人願,夢想還未追尋,自己便得了癌癥,幾經輾轉,找到了王彩玲,希望她能做自己的老師,助自己圓夢。

心軟的王彩玲,把高貝貝當做自己的化身,全力幫助她。

還將自己打算辦戶口疏通關系的存款,全部取出,來資助高貝貝參賽。

圖片

幸運的是,高貝貝獲得了大獎,出人頭地在即。

王彩玲也滿心欣喜,可突然高貝貝告訴她,自己沒得癌癥,出名太難,得有些手段。

王彩玲懵了,她完全的被這個女孩的偽裝騙住了。

電影裡,高貝貝得到了她想得到的,她用一個個謊言,將原本的自己,變成了理想中的自己。

現實就是這麼可笑,真實的自我,始終抵不過謊言的自己。

圖片

既然小城如此讓這些文藝青年們苦苦掙紮,那麼他們又該去往何處?

這對於小城青年來說,是一個不得了的難題。

正因為思想的悶苦,與肉身的寸步不移,這些人往往會構築出一個,可以托放他們夢想的遠方,來麻痹現在的自己。

王彩玲的遠方是北京,是首都歌劇院。為了能去北京,她甚至找黑路,花錢托關系辦北京戶口。

圖片

她自己剪裁演出服,假想有一天,自己能夠站在舞臺中央。

可是,這終究是妄想,因為王彩玲的才藝並不足以讓自己去「遠方」。

她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歌劇院工作人員的辦公室,並深情飽滿的,試唱了托斯卡的《為了藝術,為了愛》。

結果換來的,只是對方的敷衍與應付。

因為,每年像王彩玲這樣胸懷夢想的人太多了,才藝確實比普通人強一些,但是成為職業選手,卻還遠遠不夠。

可這些才能,卻足夠喚醒一個人的夢想,讓他以為自己能夠奮鬥終身,出人頭地,從而一頭紮進自己營造的幻想中……

最終頭破血流,無疾而終,最後逼迫她走上高塔,一躍而下。

圖片

所幸的是,王彩玲沒有摔死。經歷了酸甜苦辣後,她拖著身體回到了老家,陪父母過年。

年初一的早上,王彩玲被一陣鞭炮驚醒,她起牀站在門口,看見老母親佝僂著身體,舉著鞭炮,期望來年的好兆頭。

這個時候王彩玲笑了,在幾乎全是殘酷與失望的生活中,她終於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圖片

王彩玲又一次回到了小城,她在黃四寶開的婚慶介紹所,留了資訊,並在不久之後收養了一個女孩。

在女兒的身上,王彩玲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回到了現實,但在同時,她也拋棄了自己的夢想……

圖片
圖片

一轉眼,電影《立春》已經上映15年了,當年上映受到了「嚴謹」的審查,並最終被剪掉幾處並且不準大肆宣傳。

因此,我們看不到獲獎版本的《立春》。

可即便這樣,依然很紮心。《立春》讓我們清楚看到人之為人的「卑微」,人之為人的「尊嚴」。

這世上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有無數個王彩玲、胡金泉和黃四寶這樣的小人物,他們不甘平凡,曾想奮力要從庸常的土壤中開出花來。

可世道常常不盡如人意,在一個糟糕的年代裡,哪怕是在春天,也會荒無人煙,更別談盛開。

電影裡王彩玲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每年的春天一來,我的心裡總是蠢蠢欲動,覺得會有甚麼事要發生;但是春天過去了,甚麼都沒發生,就覺得好像錯過了甚麼似的。

我們到底錯過了甚麼呢?其實我也說不清楚,我們好像甚麼都錯過了……

來源:局外人看電影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