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圈淪落了,但港星還在撐
最近,一場特別的直播吸引了無數人關註——
天王劉德華出道 40 周年。
短短兩小時內,觀看人數便輕松突破1 億。
大家看完,無不感慨萬千。
一轉眼,劉德華都快 60 歲了。
而這個男人,居然還是那麼帥!

不僅身材、皮膚都保養得極好,舉手投足間的修養也讓人敬佩。
加之,近兩年內娛偶像連續塌房,翻車,甚至還被刑拘。
網友也開始對一個話題產生了興趣:
港星的自我修養,到底從何而來?
香港娛樂圈,確實是一個盛產不老神話的地方。
那些駐顏有術的女星們自然不用多說。
這一個個名字,哪個不是讓看客們驚呼「天啊!她怎麼不會老的」

周慧敏 51 歲演唱會時的狀態
當然,香港男星們在這個方面也根本不慫!
四大天王,當然都是 yyds。
從 90 年代活躍至今,從未顯露過疲態,永遠都是那麼精力充沛。

還記得上個月,苗僑偉、馬國明、黃宗澤、吳卓羲這四位男星突然上了熱搜。
63 歲的苗僑偉、41 歲的吳卓羲、40 歲的黃宗澤、47 歲的馬國明 ……
一個個都散發著型男的獨特魅力,如此同框,真叫人眼前一亮。

65 歲的呂良偉,近來也多次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之中。
2019 年,他參與了《吐槽大會》的錄制,久違地在綜藝中露面,當時便引發了熱議。
「這哪裡像是 60 歲的樣子,分明 30 歲好吧!」

在魚叔的印象中,他大概在 40 年前的《上海灘》,30 年前的《跛豪》中便是這幅糢樣了。
帥了幾十年,面容依舊精致。
更絕的是整個人的體態——
腰板硬朗,身姿挺拔,仍然擔得起「玉樹臨風」四個字。

想不到的是,古稀之年的他還曾當眾玩唱跳。
恍惚間讓人覺得眼前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名偶像練習生。

還有,特別能打的。
比如最近熱映的電影《怒火 · 重案》的兩大主演。
其中,58 歲的甄子丹寶刀未老。
動作戲還是那麼硬橋硬馬,從頭打到尾,無愧於如今香港動作片的牌面。

而 41 歲的謝霆鋒,雖然出演反派,卻有點反客為主。
又狂又颯,身手和顏值都十分「耐打」。


除此之外,TVB 的一眾演員中,這種現象更是普遍。
薑大衞、任達華、梁朝偉、古天樂、陳小春、張智霖等等等等。
在香港娛樂圈,能做到「不老」的人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看過這麼多自我修養良好的不老港星。
許多網友也大聲發出了呼籲:
內娛男明星們也應該像這樣卷起來!

也難怪,最近內娛的醜聞實在太多,讓人痛心疾首。
卷起來當然好。
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是要搞清楚一個問題:
為甚麼,港星們一個個能自我修養就這麼高呢?

我們或許要從香港這個獨特的演藝圈環境裡尋找答案。
這一批不老男神,大部分都是來自於當年的香港影視黃金年代。
那時候,香港地段小,人才密集,市場高度發達,競爭非常激烈。
拿為香港娛樂圈輸送最多人才的 TVB 藝人培訓班為例。
每一年,都會有幾千人一起爭奪培訓班上不過 30 餘人的名額。
就算入了學,也不代表著必然的成功。
比如 1974 年的三期生中,我們可以發現周潤發、鄭少秋、吳孟達、林嶺東等人的身影。

但其餘的大多數,還是淹沒在了历史的長河中。
面對這樣的壓力,想不「居安思危」都有點困難。
也因此,藝人綜合素養的提高成了重中之重。
說學逗唱是基礎,影視歌三棲是進階,每個人甚至還得擁有獨門絕技。
比如說無線五虎當年就曾聯袂登臺表演雜技。

藝人的壓力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則歸功於香港成熟的藝人養成體制。
首先,TVB 培訓班的錄取,不看重藝人出身。
唯一的文化要求就是中五畢業(相當於內地高中畢業)。
像劉德華、周潤發等巨星,家境、學历都是平平。

其次,選拔藝人不完全看相貌。
他們更傾向於選拔「有個性」的演員,而非常規的俊男靚女。
所以,我們也能看到,香港藝人從來不會讓你臉盲。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培訓藝人嚴格而全面。
TVB 藝員訓練期為六個月,教課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強度極大。
包括:電視制作基本知識、演技及戲劇理論、配音、主持技巧、聲樂原理、藝員形象、舞蹈及武術等。
訓練結束後還將有實習期間,學員輪班工作。

別以為進入培訓班能夠渾水摸魚,順順利利就畢業。
只有最後通過考評合格的學員才會獲發證書,才有機會成為 TVB 簽約藝員。
更別以為,簽約之後就有機會安排男女主角了。
大部分演員都必須從跑龍套和配角做起,慢慢積累經驗。
劉德華、梁朝偉、劉青雲等,都曾有過做配角、等機會的經历。
更不用說周星馳、吳君如這些長期當不上主角的演員。

1982 年《蘇乞兒》劉德華擔任配角,周星馳跑龍套
在如此環境下脫穎而出的藝人們,大多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自然會對自己嚴格要求,長期保持良好的外形和修養。
除了養成體系嚴格之外,香港電影行業也在早年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以敬業為核心的工作理念。
特別是技術部門的人員,像導演、攝影、燈光、道具,以及最為獨特的動作指導等。
幾乎都是以一個師徒傳承的方式延續下來。
這種迭代方式雖然傳統、封閉、緩慢,但卻能將一種嚴謹、守時、高效的敬業精神延續下去。

而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演員也會耳濡目染,對待自己的職業更為尊敬。
我們知道,港星們的花邊新聞絕對不少。
在內娛還未發展起來的年代,香港娛樂圈的各種緋聞那就是茶餘飯後的最大消遣。
前文提到的一眾不老男神,其中很多就是緋聞的主角。

但就做藝人這一點而言,他們絕對合格、專業。
劉天王的敬業就是出了名的,這次直播中他也強調說:
「不是慶祝一個人紅了 40 年,是慶祝一個人,認認真真地工作 40 年。」
在四十年的從藝生涯中,他從不認為自己屬於是有天賦的類型。
唯有用勤勉回報粉絲的期待。

再比如,謝霆鋒雖然花邊新聞不少,但工作絕對沒話說。
做歌手,曾經也是華語優秀創作人之一,榮獲了數不清的創作大獎。
做演員,更稱為「拼命三郎」。
拍攝《新警察故事》時,像成龍大哥看齊,從 41 層樓往下跳的場景他選擇親自上陣。
拍攝《特警新人類》時,他也摔傷過脊椎神經,醫生曾為此擔憂其到了三十多歲就要坐輪椅。
當然,即使是做廚子,也不是隨便敷衍。

而 TVB 的演員們,演起戲來,更是一個比一個狠。
自己痛打自己之類的事,完全不在話下。

所以,對很多港星來說。
自我修養,就是身為藝人的一個基本要求。
保持形象,保持活力,保持對演藝事業的尊重。
這就是工作。
當然,在感嘆港星註重自我修養的同時。
我們也不禁感嘆:
香港娛樂圈卻已經「老了」。
人們熟知的藝人,基本都是上一個時代的了。
連相對年輕的謝霆鋒,都已經 40+ 了。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謝霆鋒就表示:
香港電影現在仍只是那些熟悉的導演,老面孔的演員——
「是很不健康的一種現象」

能看到他們固然是好事,但若是只能看到他們,那就必須得停下來想想了。
《怒火 · 重案》找謝霆鋒來演是因為他很完美嗎?
不,只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老人們還在活躍是事實,但新人們青黃不接,後繼無人同樣也是事實。
對此,謝霆鋒認為是市場和藝人都失去了以往所擁有的耐性。
不願意再投放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在培養一個優秀的藝人身上了。

港娛肉眼可見地衰落了。
內娛野蠻無度地膨脹了。
在這個由「流量」主導的時代,有太多可投機取巧的地方。
實力不夠,顏值可湊。
搞搞人設,湊湊 CP,無底線營銷,同樣也能收割粉絲,同樣也能賺大錢。
行業越來越傾向於多抬抬這樣的「混子」,撈一波短線。
在這個年代,想要成名是件很簡單的事。
用謝霆鋒的話來說,「你脫條褲子出去跑個圈你馬上成名」。

但這樣的成名是有意義的嗎?
沒有一絲一毫的意義。
因為你留不下任何作品,就只會被時間遺忘。
關鍵還是要像曾經的港娛黃金時代看齊。
「需要有體系去組織,去培訓,去學習。
要有正確的導師老師們去教。
要跳舞?那就好好地跳
要玩樂器?就去學樂理」

尊重實力,位要配德。
說到底,我們在感嘆港星們「不老」的時候。
其實還是在感嘆他們在工作中註意自我修養的優良作風。
他們一個個雖然不是完人。
但在做藝人這條道路上,他們是在竭盡全力追求完美。

既對得起藝人的身份,也對得起粉絲的付出。
每一個人都有目共睹。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一個個不老神話時,才會生出一種敬畏的心情。
像劉德華這樣的時代偶像註定只會有一個。

但劉德華這一類型,講究兢兢業業、誠誠懇懇的藝人卻能有更多。
不老,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精神。
港星能做到,內娛也可以。
但求,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