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海報,更是滿滿的劣質感。
整部電影就給人濃濃的一股塑料味兒,山寨感,一點也不高級。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部——


看到這個片名,相信大家都會跟星爺 2016 年推出的《美人魚》聯繫在一起。
該片在 ” 還星爺一張電影票 ” 的情懷號召下,最終將票房推上了 33.9 億的高位,一舉打破了中國電影票房紀錄。
直到次年《戰狼 2》上映,才被拉下神壇。
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的表現,周星馳的《美人魚》都十分亮眼。
雖然一直被傳《美人魚 2》同樣由林允主演,但是這部影片卻遲遲未能上線,處於續作難產的狀態。

所以在看到《美人魚》電影出來的時候,第一感覺以為是《美人魚 2》上線了。
可萬萬沒想到,等看了電影才發現,它不止是碰瓷星爺的《美人魚》。
更是碰瓷了眾多經典電影,用網友的話來講:
劇情就是東拼西湊。
各種爛片要素雜糅出來的電影。


就連女主角都找了一個與林允極其相似的女孩兒,猛的一看,還以為把原作女主給請來了呢。


但本片女主不是最搶眼的點,在本片還沒上線階段,宣傳的點就一直在海報的另一位 ” 女主 ” 身上。
那就是擁有 ” 爛片制造機 ” 之稱的克拉拉。
眾所周知,她要胸有胸。

要腿有腿。

憑借這樣的顏值和身材,中國網路大電影就像是榮獲珍寶一樣,對她 ” 萬般寵愛 “。
在電影中,只要隨便扭一扭,動一動,這片酬就到手了。


而在本片中更是把她的身材作為賣點。
影片還沒開始,就已經有很多彈幕奔著克拉拉而來。

然而,當看了正片你會發現,我們都被騙了。
海報上她明明是主角,可到了正片除了開頭有兩分鐘沒臺詞的戲份。


後面就全程躺在魚缸裡,一直躺著連臺詞都不用背,不少網友都在感嘆,這錢也太好掙了。

你看,真是躺著就把錢給掙了——


不得不說,片方真的是摸準直男們的心理了。
畢竟,誰不想看克拉拉啊!
但她在影片中的鏡頭真的不多,預告片幾乎就囊括了 ” 美人魚 ” 的所有戲份,這樣的營銷手段像極了電影《日不落酒店》中把沈騰當成宣傳主力的樣子。
都是一樣的道理,騙取大家的點擊。
這就是該片的第一爛,掛羊頭賣狗肉。而這第二爛就是該片劇情太老套,太弱智。
影片的內容由克拉拉所飾演的美人魚夢美被人類抓走為引子。

然後開展了一個名叫小雨的美人魚去岸上營救夢美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她與人類楊帆相愛了。

除了種族的差異,兩人其實也是敵對的陣營。
楊帆是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員,夢美被抓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的。
但是當他得知小雨是美人魚時,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決定與小雨聯手一起去救夢美。

誰也沒有想到,在營救行動中,他們遭到研究所人員的阻止。
一番打鬥過後,楊帆身受重傷性命垂危。

就在這時,小雨拿出族中至寶,救回了楊帆的性命。
可代價是永遠不能再變回人類的樣子,而楊帆也會失去相關記憶。

看到這裡,大家都會明白,這片兒還是避免不了俗套的劇情,上演著美人魚與人相戀,最後卻又不能在一起的戲碼。
它差,是真的差。
就連影片想要表達的主題,都和星爺的《美人魚》如出一轍。
片中,小雨問楊帆,你們為甚麼要抓美人魚?
他回答說,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海洋,這涵蓋了多個方面,涉及進化學,生物學,人類學 ·······
這是一項科學研究。

但在小雨看來,為了一項研究,不惜把另一個生命關起來,甚至傷害她 ····
這是很不公平的。

因為,如果人類不抓美人魚的話,他們根本就不會傷害你。

兩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然而由於物種差異,大家都只會偏向自己一面多一些罷了。
但不得不說,片中所展現的海洋研究所探索新物種與美人魚生命平等間的矛盾,確實不禁讓人反思。
不禁想起《奇葩說》有一期,討論 ” 世界需不需要超級英雄 “。
在總結環節,高曉松不自覺地把辯題置換成 ” 人類需不需要超級英雄 “。
但蔡康永一語擊中了我:
世界並不等同於人類
我們談起這個世界總是排除了很多動物
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

是的,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
就像影片中楊帆所說的那樣,抓捕美人魚是為了科學研究,人類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就是因為我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研究從未停止 ·······
我們一直無休止地想突破自己。
這本來很好。
但這也同時暴露了我們的短板。
人類在太專註於自己的時候,往往就無視了其他。
我們讓很多生物,最終成了一串串電腦裡死板的科研數據。
這樣真的好嗎?

其實關於這一部分的探討在影片中可以更多一些,只可惜,唯一的亮點也只是草草提及一點而已。
這是影片的第三大敗筆。
原本,它是可以擺脫爛片這個名號的。
但是卻沒有把優勢完全發揮出來,而是把重心搞錯了,一味的選擇以克拉拉為噱頭把人們騙進來。
而騙進來之後,又開始了在人魚相戀,救人魚的老套劇情多占篇幅。

這才造就了本片成為爛片的根本原因。
而這,也是大多數網路大電影的通病,總想用「賣肉」鏡頭來打擦邊球吸引眼球,然後拼湊一些亂七八糟的劇情辣眼睛。
這樣下去,網路大電影只會越來越惡臭。
有這功夫還不如認真做內容,做人物,做故事。
有了品質,自然就有了聲譽。
有個道理很簡單——
求其上,得其中。
如果網大的從業者都能用做院線片的心態創作。
用了心,盡了力。
然後再試著搶救一下,或許還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