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美女」別硬演,有的一眼萬年,有的比呂布還猛,走錯了片場

楊穎

《風起隴西》開播,口碑兩極,爭議之中,劇中兩個女性角色也成為熱門話題。

楊穎飾演的柳瑩以落難之姿上線,垢面蓬頭、楚楚可憐,有網友稱其宛若「落魄公主」,充滿了讓人憐惜的破碎感。

但在特寫鏡頭下,沒有了以往高光濾鏡的加持,楊穎的微笑唇和法令紋,以及明顯鬆弛下垂的臉,就跟劇中的絕美人設有了距離,很有些讓人齣戲。

孫怡扮演的翟悅兼具溫柔和颯,在陳恭的回憶中出現時,因為有「白月光光環」,尤其顯得靈動可愛。以「聖姑」身份起舞時,妝容冶艷,眼神加分,整個人多了幾分莊嚴神秘。只是在光線不佳的時候,臉上的「紅妝」就有點扣分。

概括來說,跟過往驚艷到觀眾的「熒屏三國美女」相比,兩人雖然扮相不差,但整體還是差了幾分火候,不足以成為經典。

以權謀為主的「三國戲」中,女性角色只是綠葉。可戲份少不代表沒有光,扮相美、演得好,同樣可以讓觀眾念念難忘。

而評分高達9.5的老版《三國演義》,無疑便是最佳範本模板。

劇中小到舞姬這樣的配角,都能因曼妙的身姿、秀麗的容貌引得觀眾直呼「好美」,更遑論具有推動劇情作用的角色。

「美人連環計」的核心實施者貂蟬,稱得上是三國美女之首。過往的影視劇作品中,演過這位千古麗人的不少。

港版有利智,台灣版有潘迎紫,內地版遠一點有寧靜和陳好,近一點有董璇和古力娜扎,但卻沒有一版能超越老版《三國演義》中的陳紅。

在妝容粗糙、無濾鏡的年代,陳紅將貂蟬演繹得入目驚艷、令人難忘。在呂布面前時溫婉含羞、楚楚動人,面對董卓時又是妖嬈嫵媚、銷魂蝕骨。功成登車離去時,則又褪去了所有艷姿媚態,清婉秀麗、平和淡然,一如角色曲里所唱的隨風而去、化作白雲。

雖然利智即使在神仙打架的年代,仍然能以美貌成名,但她的貂蟬扮相著實不夠出彩;潘迎紫的貂蟬美則美矣,卻似乎跟她其它角色沒太大區別。

寧靜的貂蟬美得鋒芒畢露、張揚率性,總覺得跟人物氣質不符。

「萬人迷」陳好詮釋的貂蟬則因為造型原因,被吐槽「只驚不艷」。

倒是董璇的版本從扮相到表演都有可贊之處,卻因為跟人物的年齡差被指太成熟。

至於古力娜扎,不管是在《武神趙子龍》里,還是在《真.三國無雙》中,她飾演的貂蟬都是有形無神、有貌無韻。

而張敏的版本,從扮相到氣質都跟角色沒什麼關係,比呂布還猛。

貂蟬之外,「三國美女」中知名度最高的便數小喬和甄宓。

老版《三國演義》中,何晴飾演的小喬容貌嬌妍、舉止端莊溫婉,她本身的古典韻味又與角色相輔相成,最終成就熒幕經典。

尤其是周瑜病逝后,小喬一身縞素,在靈堂與諸葛亮相見的那場戲中,更是鬢堆烏雲、臉若芙蓉,傷慟落淚時又若梨花帶雨,將清麗和絕艷兩種氣質完美融合。

而林志玲在電影《赤壁》中扮演的小喬,片中表現相加,可能都比不上那句「萌萌,站起來」留給觀眾的印象深。

顏色非凡、姿貌絕倫的甄宓,在老版《三國演義》中幾乎只是走了個過場。劇中史蘭芽扮演的甄宓,驚艷程度遠不如貂蟬和小喬。

反而是《洛神》中的蔡少芬版和《軍師聯盟》中的張芷溪版,都是記憶度很高的存在。

雖然曹植筆下的洛神究竟所指何人至今尚無定論,但《洛神》顯然是採取了「感甄說」。蔡少芬的甄宓秀麗端莊、聰慧大氣。外在使人心動,內蘊讓人憐惜,堪稱血肉豐滿、形神俱佳。

張芷溪的甄宓眉目臉型無一不精緻,出場就抓住了觀眾的視線。白衣時清麗,紅衣時美艷,一襲黑衣時又多了幾分清冷感,集嬌弱堅韌、溫婉倔強於一身。

排在「三大美女」之後的則是孫尚香

作為三國權謀中的又一顆棋子,正史、野史中對這位孫夫人的描述,都重性格而輕容貌,指其剛強勇猛有兄長之風。

老版《三國演義》中由趙越飾演的孫尚香,則兼具江東郡主的貴氣和記載中的豪俠英氣。劇中她與劉備的那段「眉來眼去劍」,身姿清靈、動作敏捷,發糖、驚艷兩不誤。

扮相上,趙越的孫尚香杏臉桃腮、柳眉明眸,粲然一笑時嬌艷絢麗,豪爽之中帶著些許小女兒態;喝退吳兵之時,厲色卻不疾言,將郡主的威儀展現得淋漓盡致。

相比之下,林心如的孫尚香就過於「言情」風,像不小心跑錯了片場。

除前面提到的美女外,老版《三國演義》中其他幾位戲份寥寥的美女,扮演者也都不是無名之輩。

長坂坡投井自盡的糜夫人由王璐瑤扮演,頭髮蓬亂、滿面塵灰,即使已經狼狽到了極點,仍然掩不住容色的艷麗。

「高小姐」魏慧麗扮演的鄒氏,雖然她當時略有些發福,扮相說不上多出彩,卻將人物的遭遇和心境詮釋得細緻到位;「蠍子精」李雲鵑則化身孟獲的妻子祝融夫人,美艷而又悍勇,讓人想起那句經典的「我可不是嬌滴滴的女王」。

最後要說的曹嬰有點特別。

因為她雖然出自「三國戲」,但卻是《見龍卸甲》原創的虛擬人物,可李美琪在片中的扮相和演繹,給足了這個人物被記住的理由。

容顏俊美、戰力超卓,傲嬌又睿智,雖是反派卻魅力非凡,委實讓人恨不起來。

所以,對於一部影視作品來說,還原固然可貴,「魔改」也不是罪,改得難看才是。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