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13歲就花400萬整全身,容貌焦慮已經卷到青少年了么?

整容

前幾天羊看了個節目,有被震驚到!

在《超級演說家正青春》的現場,15歲的周楚娜分享了自己的整形歷程

她從13歲起,短短2年時間內就接受了數百次的整形(包括醫美),總共花費400W左右。

問為什麼整形?她在節目中也說出了原因。

因為長相原因,在上學期間不光被差別對待,還被取了很多和長相有關的惡意綽號。

十幾歲的年紀,正好是女孩子最敏感的青春期。

因為那些言語,她對自己的外貌越發看不順眼,最終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堵住那些人的嘴。

而她認為最快捷的改變方法,就是利用整形提升自己的外貌。

被嘲諷「眯眯眼」,她就做雙眼皮、開眼角、眼瞼下至;被說「塌鼻子是丑的」,她就把鼻樑往高里墊…

手術前她,因為抱著術后自己會變美的想法,並沒有忐忑和焦慮,反而滿心都是期待與喜悅。

也許前幾次的整形並沒有達到她想要的效果,或者想朝自己嚮往的外貌更進一步。

現在,整形居然成了她的生活必需品,環顧微博,隔1-2個月就要再do些項目…

這個節目播出后,網路上對她的行為議論紛紛。

部分網友因為她整形后的長相,在她微博評論下冷嘲熱諷👇

也有些人覺得:年紀輕輕就對自己的臉下手,「容貌焦慮」怎麼越來越低齡化?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

所以,今天羊就想就這個問題來和你們好好聊聊。

心理、社會層面的「外貌至上」

因為容貌是外在最明顯的特徵、也是最容易評價的。

所以我們在對別人形成印象的過程中,容貌是第一步。

而且之前有一系列研究表明,外貌存在刻板印象,也就是巴特·辛普森效應,用一句來說就是:

她長得越好看,別人就會認為她的性格越好,做事能力越強。

這種字面意義上的「以貌取人」從古代就有。

像是魏晉時期的曹操,就因為司馬懿長得「鷹視狼步,目能自顧其背」,所以覺得他心性狡詐。

「兩腮無肉不可交、臉上橫肉者為凶」,也是因外貌給他人定性格的諺語。

因為這種心理效應是不可控的,所以也就逐漸體現在表象現實中,發展為「長得好看,真會略存在優勢」。

小到幼兒園:老師會覺得膚白眼睛大的小朋友更乖

大到職場:長得好看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範圍廣至社會:看到孩子落單想幫她找家人,卻因為長相讓別人以為他在拐賣小孩;

更有擺在明面的娛樂圈:選秀時臉長的好看更吸粉,即使實力不到家,依舊能碾壓訓練了幾年的練習生,獲得高人氣成功出道

正因為人們看到了以上現象,對外貌的關注度也就提高了。

然而,對外貌的關注度一高,但擔心自己的外貌低於大眾平均水平,就會產生不合群的想法,心態逐漸焦慮。

也由此出現了個新型產業「顏值打分師」,就是把自己的照片傳到網上,讓別人對你的顏值做出點評。

顏值都被定了標準,「容貌焦慮」的存在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雖然「追求美」、「喜歡美」這種心理是不可逆的。

但一般來說,這種心理落差在小時候的現實存在感並不高。

羊採訪了身邊90年前出生的小夥伴,他們的統一說法是:

雖然喜歡和長得好看的同學交朋友,但是卻不會因為自己長得不如她而感到焦慮。

而且成績好的同學不管顏值高低,都是受歡迎的存在。

但現下「容貌焦慮低齡化」的原因,更多是源於互聯網的興起。

使孩子在未建立起正確價值觀、審美觀的前提下,就被網路中的過分誇大的「外貌主義」pua了。

現在電視劇雖然很多是反諷「外貌至上」主義。

但他們卻只看到了淺層次含義:

好看的人就是受歡迎。

雖然網路並非法外之地,可因為有屏幕的遮擋,很多人的發言只能用「出口成臟」來形容。

而且其中大部分的惡評都是從外貌開始,羞辱範圍也遠超我們的想象。

孩子們上網看到后,就會下意識覺得:長得不好看,就是錯、會被討厭…

人之初,性格無善無惡。但是因為成長中看到的反面、惡意話語多了,加上心智還未成熟,就更容易被帶跑偏。

導致年紀小小有樣學樣,把網路上外貌攻擊性質的惡語轉向校內同學。

被因外貌遭到他人嘲諷的孩子,在打擊下也就越發覺得自己顏值低就有問題。

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不管是「容貌焦慮」還是「容貌焦慮低齡化」。

本質上都是周遭環境人群對你的潛意識進行pua后,產生的「投射性認同」結果。

也就是別人說「你長相有問題」,你就覺得「我這真有問題,這裡不do一下沒有人會喜歡我」。

而「低齡化」可怕的點就在於:身體、價值觀、審美還在發展、塑造的年齡段,就因他人的惡意否定了自己。

提高自我價值認同

而多數的「外貌、身材焦慮」並不一定源於顏值高低,更多是因為被diss過、不自信、缺乏自我價值認同的體現。

完全能解決的方法羊暫時還沒找到,但有幾個建議。

用成就感建立自信

咱們可以找一個近期可達成的小目標。

隨著一件件小事的完成,會生出成就感,增加自我肯定的意識。

雖然偶爾也會生出些容貌焦慮,但因為有其他可驕傲、自豪的點存在,容貌在內心的比重就會日益減少。

社會、家人所能做到的重視

還有就是肅清違規整形醫院。

因為年齡太小,骨骼還未發育完成,眼、鼻、輪廓都有可能長變的,正規的整形醫院都會要求年滿18歲才能做項目。

想變美這個想法可以存在,但是在不該動臉且審美觀還沒有建立完善的時候,家長要幫她們收著點兒。

而且家人也要給她們建立一個正確「美」的架構,不要讓孩子被「容貌焦慮」這個黑洞吞沒。

畢竟一個人是否美,不光只在於外形,還在於她的素養、學識。

意識到這不是自己的錯|攻擊力+1

變美是種選擇,但因對方的言語對外貌進行自我約束,其實是給霸凌者惡意的一次助攻。

所以,面對別人對你的身材外貌評頭論足的行為,你要明白這是評論者的錯

咱們可以像歐陽娜娜在節目做出類似「現在男生都不健身嗎?」那樣的反擊。

雖然別人的目光、言語你沒有辦法控制,但自己的卻可以。

外貌不是我們自己能選擇的,可性格、涵養卻是。

用外貌惡意攻擊他人的人,才是最讓大眾反感的存在。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