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漂染金毛體驗的人會知道,有一種紫色的洗發水可以通過顏色對沖使金發去黃,變成更淺的白金色,那到底是想要多白的牙齒,才會想到要用紫色的牙膏對沖式刷牙?
全世界能這麼追求大白牙的國家,可能就美國一個。美國人對白牙的追求,可能是一個有關健康的故事,但更像是一次極其成功的全民營銷。
歐洲人對美國人有個稱呼叫Yankees,美國佬,頗有些鄉巴佬的輕衊在裡頭。雖然武德充沛,但是西方正統在歐陸,美國始終頂著暴發戶的名頭,在精神上不大受待見,連Quora上大家都要問:為甚麼美國人這麼牙白牙這麼白?
quora上,全世界都在問這個問題
這種印象有跡可循,比如這張圖,就會給人一種很美國的感覺:
這款微笑也會出現在各種牙膏廣告中,潔白,整齊,飽滿,從小看到大。但本人的門牙面卻內凹且有稜,兒時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刷牙不夠勤快導致英年壞牙。
直到在生物課上我才發現,那叫鏟狀門齒,我是黃種人,我的牙就該長這樣。
那是我第一次對飽滿大白牙的天然性產生疑惑,連帶著能刷掉貝殼和鵪鶉蛋上面花紋的超強力潔白牙膏一起,組成了對廣告業不信任的開端。
這套牙膏廣告中展示陶瓷貼面大白牙的功夫,是從西方牙膏廣告中採用而來的,標準的「Hollywood smile」,連牙醫診所都愛掛在自己的官網上用以招徠生意。
健康的牙齒和光滑紅潤的皮膚、茂密的頭髮一起組成了現代社會審美裡面的硬通貨三件套,如此直白,直擊基因中的好球帶,而美國人對這三件套的解讀非常好懂——美黑,金發,還有大白牙。
網飛出品的諷刺電影《Don’t look up》中,大魔王凱特飾演了一位電視主播,身上集齊了美國人的這三大件,堪稱典中典。
其實是本人為了演出神韻而自備的假牙
當然,選擇金發還是棕發,美黑還是美白還是壓根不管,都是一種個人選擇,一種審美情趣,但是正如布迪厄在《區隔》中所闡釋的一樣,當某種審美情趣逐漸成為一個階層的普遍性選擇的時候,那這種文化或者審美,實際上就起到了階級區分的作用。
美黑很好理解,老西方傳統了,藍血時代的白皮膚,代表著貴族可以不事生產的矜貴;而後來前往陽光充足的地方避寒休假的上層特權,則體現在被地中海沿岸/非洲叢林/南亞沿海的陽光曬黑的膚色上,直到現在依然作為一種「更健康」的象徵流行於歐美各國。
金發則更像是一種對稀少基因的向往,畢竟天生金發的人占比非常低,在以深發色為主流的古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女神卻擁有一頭金發。作為一種夢幻與權力的隱性代言,金發令人加倍地閃閃發光。
哪怕你是可以對月開沖的祖國人
都要記得定時漂頭,維持良好形象哦~
對白牙的偏愛更為複雜,糅雜了自信、好萊塢、美國夢、工業發展、飲食習慣,和很貴很貴的商業牙科保險。
人類牙齒的自然色調並不是 #ffffff 的純純瓷白,而是和其它骨頭一樣,呈現一種淡黃的色調,不過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正確」的牙齒顏色似乎都白得發藍。
二戰前後的好萊塢是這種微笑的發源地。牙醫Charles Pincus首先向一大批好萊塢當紅影星推薦了新發明的牙齒貼面技術,雖然只能夠維持數小時至數天,但也足夠在電影拍攝的周期提供一種完美的微笑道具——大家會註意到你精心訓練過的表情,而不是註意到你牙口不咋地。
秀蘭鄧波兒在換牙期間,也靠假牙保持標志性微笑
事情大概從這個時候變得詭異了起來。好萊塢影星的微笑讓政客看到了新的外貌賣點,接著是有錢人,也願意小花一筆來優化一下自己的外貌,當這一批人的牙齒開始閃閃發光後,中產也對白牙產生向往,開始要為自己進行牙齒管理了。
可能這就是內卷的真諦,當所有人都開始站起來的時候,你不可能還坐得住。
這個時候的牙齒貼面技術還是暫時性的,直到八十年代,某位牙醫把這項技術提高到了一個危險的高度,在普通貼面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蝕刻貼面,簡單來說就是先把牙磨掉一層,再貼上新的貼面,就能擁有半永久的燦爛微笑。
傳統美牙審美傾向於漂白過後的顏色,連帶著牙貼面色號也白得像泡沫板,而且和真牙材質相差甚遠,要是在蹦迪的時候撓別人咯吱窩,在紫光燈下笑起來不會反光的那顆牙,就是貼了面的。
屬於是一種無處遁形的狀態
要想悄悄變美,就要調更自然的顏色,換更自然的貼面材質,把鋼線牙箍換成隱適美……如何把牙齒整得天衣無縫,是不少中產們在下一代身上投資最大的一筆錢之一,讓人不禁想把”小貴,但很值”這五字真言贈予他們。
幾乎所有美國中產小孩都會箍牙——比例可能沒有想象中的高,但是在肥皂劇中經常被應用於主角身上,和減肥美發換衣服進行一個打包出售,作為主角內心蛻變的表象延伸,比獲得4.0的GPA更能讓觀眾爽到。
或者作為一種古靈精怪的象徵
也許一開始只是鼓勵小孩子們不要害怕箍牙讓自己被排擠,表達箍牙也很酷的態度,但是鹽吃多了齁,鋼牙妹看多了也就有點落俗,因為鋼牙怎麼被贊美也只是一個過程,沒有人會一直箍牙,作為一種「蛻變的陣痛」,大家都期待著化蝶那天,露出自信的微笑。
自信的微笑像是某種門票,自信的微笑讓你增加受聘的幾率,自信的微笑讓你更受大家的歡迎,自信的微笑讓你更自信,而自信的微笑建立在美麗的牙齒上,當大家都在整牙,不跟上就是後退,只能卷,往死裡卷。
個性的閃燿還是要靠牙
這樣的蛻變和好萊塢微笑無縫接軌,成為美國夢的重要構成部件,同時以一種不容易被察覺而又在日常中足夠明顯的特徵,將美國的貧富階級區隔開來。
發達的食品工業帶來了高糖高油的絕佳壞牙飲食條件,深加工食品對於牙牀發育毫無裨益,菜比漢堡貴的物價會讓窮人傾向於維持不平衡的飲食習慣。
而美國神祕的醫保體系會讓他們處於一種「能看病但只能看一點點」的處境中,牙壞了頂多能拔掉,要想鑲牙外加美白一下?對不起,那是死貴死貴的商業醫療保險的範疇了。
當大白牙成了身份證,就有人會不惜代價。
在穀歌搜尋hollywood smile,後面多半會跟著土耳其的名字。如果說南韓是亞洲整形的中心,那土耳其就是歐美整牙的後花園,以平均三折的低廉價格不斷地吸引著想要花小錢辦大事的醫療旅游客。
某伊斯坦布爾診所報價
勁減近兩萬刀,說不心動是假的
他們執行的美牙方案裡也有一般的美白和貼面,但是買賣雙方都心知肚明,這一來,就是沖著終極方案來的——全口牙磨掉,鑲烤瓷牙冠。
鑲了全口牙冠,就意味著這輩子只能用吸管喝咖啡,因為會染色,不能吃哪怕硬一點的東西,因為脆弱的牙冠會崩會掉,還要定期複診,因為貼面可能會變色,接縫處可能會開,牙齦可能會萎縮……原生牙齒能辦到的事,現在這幅蒼白的假骨頭全都辦不到。
更慘一點的人,可能要帶著一口被磨剩殘根的牙開始維權之路。
這位tiktok博主通過社交軟體預定了某家伊斯坦布爾牙科診所的服務
然後在第一步磨牙就出了岔子
一口爛牙不好,因為不健康;為了一口好牙的殼子而生造出一口爛牙,則屬於是人類智商的一次崩塌。
牙齒既不像頭髮,一直生長,怎麼保養都沒有盡頭,也不像皮膚,落地貶值,怎麼保養都會有盡頭。百年之後肉體消亡,牙齒還在,在其上倒騰的一切痕跡,也依然留存。
整齊的大白牙受歡迎的歷史和範圍並沒有那麼廣。英國皇室曾經有過一段時間以黑牙為榮——準確來說應該是爛牙,吃糖吃爛的。
因為吃糖是種特權,跟能吃得起糖相比,牙齒健康算個屁。
日本也有過一段崇尚黑牙的歷史,原因眾說紛紜,但是極致漆黑如鐵器的牙齒,一兩天可打造不出來,需要天天倒騰,持之以恆。
有這個時間倒騰牙齒,也是一種特權。
追逐大白牙是一場舍本逐末的游戲,而「我可以」是其中最強大的魔咒。
美國人不一定都需要一口大白牙,但是你可以擁有它,just because you can。一咧嘴就是一輛車的感覺讓人振奮,能夠支撐起保養這輛車三五十年價格的感覺更是欲罷不能……也許,這一切都是美國牙醫的陰謀。
畢竟他們的助學貸款,是真的要還很久很久。
來源:跳海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