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之後,再無作詞人?

周杰倫
文|廖藝舟

” 你充滿創意的作詞靈感就在那裡等你,讓方文山老師幫你找到它…… “

《方文山作詞課程》打出了如上宣傳語。課程已於王力宏創辦的知識付費 App” 月學 ” 上線整整一個月,7 月 26 日正式開班,抖音店鋪的銷量僅為 165 份。

王力宏曾在 7 月 12 日和 7 月 18 日開了兩場 ” 直播帶貨 “,其中第二場與方文山視頻連線,小葫蘆數據顯示這場直播觀看數為 439 萬,《作詞課》銷量僅為 37 份,次日沖上微博熱搜的是 ” 方文山正在給周傑倫新歌寫詞 “,比起周傑倫的新歌,廣大網友顯然對學習怎麼作詞缺乏興趣。

” 月學 ” 的抖音店鋪

曾幾何時,提起華語樂壇的優秀詞作者,人們腦中會浮現黃霑、林振強、黃偉文、姚若龍、易家揚等一串名字。若幹年後不免發現,能叫得出的還是那幾個名字。

是作詞人 ” 斷代 ” 了嗎?音樂學院通常不會專設 ” 作詞系 “,國內唯一以 ” 音樂填詞創作 ” 為核心的專業賽事 ” 金蝸牛填詞大賽 ” 從 2015 年至今每年舉辦,第六屆報名選手超 1.6 萬人,但沒有培養出具有大眾影嚮力的新人。

” 學歌詞有甚麼意義呢,學了能幹嘛?” 樂評人、音樂制作人鄒小櫻向毒眸(ID:DomoreDumou)直言,” 現在連音樂制作的門檻都那麼低,何況歌詞寫作。每個人都會玩諧音梗、都會押韻,(學歌詞)不存在真實的需求。以前在公司一天到晚都會收到一堆人給我發歌詞,這種東西沒有意思。”

多位詞作者認為,過去一批詞人之所以能從幕後走到臺前,一方面是因為作品個人風格突出,另一方面則與他們所合作的歌手關聯密切。

” 被大眾熟悉的作詞人減少 ” 背後,其實是從唱片時代到數字音樂時代,” 頂尖流行歌手 ” 的斷代,和流行音樂產業糢式不可逆的轉型。

最後一位詞人?

成名後的方文山,在採訪中所面對的第一個問題,總和周傑倫有關。” 網易王三三 ” 有次直接詢問:” 會不會反感每個採訪裡都提周傑倫?”

方文山每次都答不會。24 年前兩人同時出道,在同一家公司作為默默無聞的新人搭檔開始打拼,他認為這是種 ” 革命友誼 “。盡管兩人的首次接觸並不愉快,一句話沒說,記憶裡比自己小近 10 歲的周傑倫 ” 對自己的音樂非常自信,還有就是拽拽的 “,接到周傑倫要求修改歌詞的電話時,方文山態度不佳,當時他以為簽約了就能發表,” 愛用哪首自己挑就行,還打來幹嘛 “。

28 歲被簽約前,方文山打過各類雜工。他曾在《圓桌派》裡完整梳理自己的 ” 工作 ” 歷程,小學撿鋁罐、中學當球童,幹過送報紙、送牛奶的活計,服完兵役在工廠上班,負責給傳送帶上的電路板擰一個螺絲、點一點防鏽膠水,” 每個人都只做一個動作 “,當場被調侃和《摩登時代》裡的卓別林一樣。

方文山起初只知道自己喜歡影視,還上過編導班,但進不去影視圈,” 想到和世界對話的方式 ” 還有寫歌詞一途,決定 ” 以量取勝 “。他把自己的歌詞本添加索引做成書後,通過 CD 封底的資訊找制作公司,” 比如寫了重要歌手 5 名,制作人 4 名,那這家公司就寄 9 份 “,他預估這樣寄出 100 份會有五六個人回覆,結果只有吳宗憲一人聯繫他。

簽約第 4 年,周傑倫的首張專輯《JAY》發售,其中收錄的《娘子》讓方文山獲得第 12 屆金曲獎 ” 最佳作詞人 ” 提名,兩人在樂壇一鳴驚人。

學界一般認為,2003 年發行的《東風破》是 ” 中國風歌曲的分水嶺和裡程碑 “,確立了 ” 三古三新 “(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的標準,這首歌的傳唱範圍擴大到全部華語地區,並讓方文山拿下第四屆百事音樂風雲榜 ” 最佳作詞 ” 獎,自此,方文山與周傑倫找到了一條穩定創作路線,” 中國風 ” 逐漸成為兩人的標志性符號。

《東風破》收錄於 2003 年專輯《葉惠美》

某種程度上,04-05 年被普遍認為是華語樂壇的高光時段,同時也是唱片時代的 ” 最後輝煌 “。那兩年井噴式地出現了一批傳唱大街小巷、霸占 KTV 點歌榜的流行歌,現在列舉也依舊耳熟能詳,僅 2004 年就有:周傑倫《七裡香》、林俊傑《江南》、張韶涵《歐若拉》、五月天《倔強》、S.H.E《波斯貓》、飛兒樂隊《我們的愛》、陳綺貞《旅行的意義》……

在 ” 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 “2005 年年度評選中,方文山作詞、周傑倫作曲的《夜曲》包攬 5 項大獎,而從 2005 年 1 月起,” 網路歌曲 ” 迎來第一波傳播高潮。楊臣剛《老鼠愛大米》、龐龍《兩只蝴蝶》和唐磊《丁香花》這三首代表歌曲隨網路發酵,紅遍大江南北,” 平民歌手 ” 的大門被敲開。

如今在 B 站搜尋 ” 夜曲 “,獲獎之夜視頻的默認排序還在前列

網路歌曲不需要工整、專業、有意蘊的歌詞,極盡通俗化、口水化,在各類音樂榜單上的熱度卻不輸給上述若幹流行作品。盛況之下,詞人凋敝最早的苗頭已露。

站在樂壇頂點的周傑倫和方文山不太受影嚮。2007 年周傑倫專輯《我很忙》中收錄的《青花瓷》讓他時隔 4 年再次登上了央視春晚,當時新浪網調查顯示,08 春晚的 ” 觀眾滿意度 ” 為新世紀以來最高,《青花瓷》則位於 ” 歌舞類 ” 節目榜首,網友稱 ” 周傑倫終於在中老年群體中也打嚮了知名度 “。

《青花瓷》問世同年,方文山出版了書籍《關於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次年出版《中國風——歌詞裡的文字游戲》,正式在作詞領域 ” 開宗立派 “。

方文山執導的電影處女作《聽見下雨的聲音》

就如周傑倫之後再無 ” 流行天王 “,從公眾認知的角度,方文山之後也沒再出現 ” 詞壇旗手 “。

填詞這件 ” 小事 “

” 作詞 ” 是唱片工業鏈中的一環,通常 ” 先曲後填 “,並為歌手量身定制。

由此也就有了某歌手 ” 禦用詞人 ” 的說法。臺灣詞人樓南蔚 30 餘年寫過近 300 首歌詞,是林志炫《鳳凰花開的路口》《浮誇》等作品的填詞者,她向毒眸分享了早年唱片業的慣常工作糢式:

” 以林志炫的《時間的味道》和《熟情歌》為例,我們會先討論這次在專輯中要說些甚麼內容,要展現他人生中的哪些歷練、這個階段要表達甚麼情感。然後幫他邀歌,向一些作曲人或版權公司找到適合他的歌曲。專輯 10 首歌的旋律都定了,再安排每首歌的歌詞大概要講甚麼故事,聯繫作詞人把歌詞填進來。根據曲風適合哪位詞人來決定邀請誰。最後進入制作階段。”

林志炫《熟情歌》

雖有多首歌由樓南蔚填詞,但不難發現其工作範圍不止填詞,在兩張專輯中的署名職位均為 ” 制作企劃 “。事實上,唱片業中專設 A&R 崗,職責涵蓋發現藝人、人設包裝、專輯企劃、宣傳發行等,而企劃兼任作詞人曾在業界非常普遍,姚若龍、易家揚等都是企劃出身。

在這樣的生產糢式中,” 詞 ” 本來就不是獨立作品,是在為歌手服務,以全職作詞人身份出道的概率極低。樓南蔚近年才有幾次 ” 先詞後曲 ” 的合作經歷,如林志炫《你是我左邊的風景》、歌浴森《水鏡阡陌》,分別是單純先寫了首詩、通過一幅畫來寫,亦有為戲劇而作,如蕭敬騰演唱的電影《誤殺》片尾曲《亡羊》:” 這些對我來講都不是以前固定糢式的創作,過程都比較特別。”

一般情況下,接到寫詞邀約後詞人們都會花一段時間熟悉旋律,” 反複聽 demo,記下結構、字數、句型,到完全被它充滿,走路的時候旋律都在腦袋裡面再動筆。” 樓南蔚說,她完成一首歌的時間通常在 5-7 天,但也有如林志炫的《沒離開過》,” 到說要進錄音室了才交稿 “,前後歷時 3 個月。

與歌手金海心合作過《陽光下的星星》等歌曲的作詞人羅茜則對毒眸表示:” 寫得快幾個小時就夠了,一氣呵成的東西往往是感覺最對的。慢的話幾天幾周也不好說,羅大佑一首《童年》就寫了四五年。”

《童年》最早收錄於張艾嘉同名專輯

她認為寫詞的過程 ” 像熱戀 “,” 不單要考慮表述甚麼,還要考慮發音這個人聲樂器,考慮怎麼讓文字和旋律自然咬合……和那首曲子『來不來電』很重要,多巴胺內啡肽催產素各種分泌,詞曲交合的感覺讓你欲罷不能。”

收入方面,據數位從業人士透露,大陸一首曲子的費用在 3-5 萬之間,一首詞的價格大概在 5-6 千,素人作者下限 2-3 千,著名詞人上限因人而異。如果詞作者簽約了版權公司,制作公司付給版權公司的費用通常 1 萬起步(版權公司有抽成)。

臺灣唱片業早年的 ” 行規 ” 是一首歌總預算 3 萬新臺幣,其中曲 1.8 萬,詞 1.2 萬。現在大部分詞作者單篇價格區間為 1.8-2.5 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 4-6 千)。

值得註意的是,這是指剛發行時的預付版稅,如果一首歌曲後來有被翻唱、被綜藝節目使用等情況,另需支付的版稅往往才是成熟詞作者真正看重的收入來源,這部分收入無法預估。

羅茜的另一重身份是 ” 演出策劃人 “,近年做了不少音樂文化類的工作,雖然 ” 歌詞創作一直貫穿其中 “,也不由得感嘆:” 如果光靠寫歌詞就能謀生,那可就太開心了。”

” 唱片業都完蛋了,還要作詞人幹嘛 “

” 當沒人在乎(整張專輯)的時候,我就失業了嘛。現在大家只知道我是樂評人,不知道我是做唱片的。” 鄒小櫻坦言。

鄒小櫻在 2010 年後入行,依然認同 ” 老師傅們 ” 曾採用的 ” 企劃決定歌曲、根據主題邀詞 ” 的專輯制作糢式,並在 2020 年為汪蘇瀧策劃了專輯《大娛樂家》,用 ” 討好受眾的大娛樂家 ” 概念來闡釋汪蘇瀧的狀態。” 好的詞人能給歌手賦能,比如李宗盛給梁靜茹做專輯《一夜長大》,是小女生受到傷痛的感覺,阿信給梁靜茹寫《燕尾蝶》,因為當時她正在轉型……這些事其實是 A&R 做的。”A&R、企劃職位減少,新露頭的詞人就也會減少。

汪蘇瀧《大娛樂家》

有部分作詞人認為,” 唱片時代對頂級藝人作品的人文內涵更為重視,那麼文人的作用必然引人註目 “。不過流行音樂產業的商業邏輯,本質上沒變過——消費者為歌手及其作品買單。即便在唱片工業的黃金年代,歌曲也是為 ” 人設 ” 服務,詞是歌手的狀態表達。

但在表現上,今時的娛樂體系不同往日,曾經歌手與歌迷之間的連接點是 ” 作品 “,歌手需要用心打磨每張專輯、做好每場演唱會,歌迷也需要通過每首歌去了解歌手。流量經濟興起後,偶像與粉絲可以直接連通,” 作品 ” 這個 ” 中間環節 ” 被抹除了。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2021 全球音樂報告》顯示,全球錄制音樂產業收入連續 6 年增長,肖戰單曲《光點》位列全球十大單曲榜第 7,流媒體對等銷量達 14.8 億,這是 IFPI 自 1933 年成立以來,88 年內唯一入榜前十的中國明星。該協會 2020 年的報告就將《偶像練習生》出道的陳立農列入案例觀察,其首支單曲《幸福特寫》在流媒體上突破了千萬大關,從中可見一斑。

肖戰單曲《光點》

當藝人本身的能量被無限放大,位於 ” 作品 ” 背後的作詞人自然也就被掩蓋了。” 以前會因為一首《紅豆》記住寫詞人,現在會因為蔡徐坤或吳亦凡的某首歌而記住他背後的作詞人嗎?歌手這個職業其實是不太行的,得做愛豆才行。” 在鄒小櫻看來,” 泛音樂產業 ” 的市場擴大了,但 ” 純粹的音樂行業 ” 並沒有,音樂綜藝裡也在大量消耗以往的經典作品。

何況 ” 愛豆 ” 也能自己寫詞。從定義上看,狹義的 ” 流行音樂 ” 是一種曲風,即 Pop Music,而廣義的 ” 流行音樂 ” 即某個時代被聽得最多的歌,無可忽視的時代大勢是,自 15 年前 ” 網路歌曲 ” 走紅起,” 作品欣賞 ” 就已經讓位於 ” 個人表達 “。如果歌詞只是自我表達的一部分,質量無關緊要,自寫自唱當然更加合適。

這種趨勢體現在傳統的流行樂壇裡,是 ” 唱作人 ” 比純 ” 歌手 ” 更受青睞。過往五年金曲獎 ” 最佳作詞人 “,分別是謝銘祐《路》、李宗盛《新寫的舊歌》、宋冬野《郭源潮》、陳信宏《成名在望》、吳青峰《他舉起右手點名》,獲獎者全是獲獎作品的演唱者。

體現在互聯網語境中,《野狼 Disco》《學貓叫》等洗腦神曲與曾經的《香水有毒》《豬之歌》等一脈相承,都是最接地氣的平民化表達。而《2020 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顯示,數字音樂用戶規糢超過 6.07 億人,同比增長 9.2%,網路音樂用戶滲透率達到 71.1%,” 抖音神曲 ” 已不是獨立分類,而是 ” 流行音樂 ” 的子類。

除了受到偶像經濟和平民表達的沖擊,傳統唱片業創造的 ” 流行音樂 “還受到了 ” 獨立音樂 ” 的沖擊,民謠、嘻哈、搖滾等小眾形態都在相繼成為 ” 流行 “,聽眾的選擇更多、審美更加多元。

這些形態本來是唱片體系裡的邊緣地帶,而大部分獨立音樂人(團體)都一手包辦含詞曲在內的全部環節。”(音樂市場)跟著整個娛樂產業走,現在消費者取得音樂的途徑太容易了,市場分眾化,很難再借由獨家渠道去塑造出一些天王天後級的人物。” 樓南蔚說。

曾和頂尖歌手綁定的詞人,看上去也就銷聲匿跡。” 寫歌詞現在當作一份職業肯定就是死了,這個行業正在消失。唱片業都完蛋了,還要作詞人幹嘛?” 鄒小櫻的態度更加悲觀,” 新人單靠寫詞很難出頭,因為市場沒那麼多需求了。另一方面,又覺得找一個優秀的填詞人真的很難,不缺錢也難,行業萎縮到只剩下頭部的作者可以用。”

華語聽眾是最在乎歌詞的一批聽眾,這是種刻在血脈裡的審美慣性。人們或許還在等待下一個方文山,但隨著唱片業的沒落,” 職業詞人 ” 似乎已成往事。

來源:毒眸

 

💰 打賞